Fansa Music

鋼琴

  鋼琴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普遍用於獨奏重奏伴奏等演出,用於作曲和排練音樂十分方便。彈奏者通過按下鍵盤上的琴鍵,牽動鋼琴裏面包著絨氈的小木槌,繼而敲擊鋼絲弦發出聲音。

鋼琴音域寬廣,音色宏亮、清脆,富於變化,表現力很強。獨奏時,可演奏各種氣勢磅礡、寬廣、抒情的音樂,亦可演奏歡快、靈巧、技巧性很高的華彩樂段;鋼琴在樂隊中,可發揮巨大的作用。它還經常作為伴奏樂器使用。鋼琴因其豐富的樂理表達能力,被稱作「樂器之王」。
 

古代鋼琴

現代鋼琴發明以前,巴洛克時代,就已經有了兩種類似的鍵盤樂器。一種是撥弦古鋼琴(又稱大鍵琴羽管鍵琴),這些種類的古鍵琴的發聲原理類似於吉他這樣的撥弦樂器,用機械傳動裝置帶動一個撥弦的小臂由羽管或皮製撥子撥動琴弦,缺點是沒有辦法控制力度,音量總是一樣大小。另一種是古鋼琴(又稱擊弦古鋼琴翼琴),體積較小,用銅楔槌擊打琴弦,和鋼琴不同的是,楔槌不是立刻離開琴弦,而是保持在弦上的壓力,直到手指離開琴鍵,因而古鋼琴可以用手指控制音量,並且可以有細微變化的效果,音色富有歌唱性,缺點是音量很小,只適合家庭使用。

17世紀藝術歌曲的發展,對伴奏樂器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小提琴聲音太細,魯特琴的技巧太難以掌握,各種古鋼琴的音色和音量又不能讓人滿意。鋼琴的出現,讓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

早期的鋼琴

克利斯托弗利

鋼琴的發明者是義大利佛羅倫斯美第奇家族的樂器製作師克利斯托弗利(Bartolomeo Cristofori,1655-1731年)。克利斯托弗利原是一名經驗豐富的羽管鍵琴的製造者,在總結了羽管鍵琴和古鋼琴的優缺點以後,在約1709年試製了一種增加了擊槌裝置的鍵盤樂器,它和古鋼琴的最關鍵的區別是擊弦機的機械系統:擊槌敲擊琴弦後會立即彈開,使琴弦持續振動,直到手指離開琴鍵;而且擊槌彈開後不會來回彈動,同時又可以迅速的重複擊鍵。在之後鋼琴發展中,這些因素都保留並不斷改進,它同時解決了不能隨意控制演奏音量的缺陷,克利斯托弗利給它取名「有強弱的羽管鍵琴」(gravicembali col piano e forte)[2],這台樂器也就是第一台鋼琴。克利斯托弗利製造了大約20台鋼琴,現存於世還有三台:一台制於1720年,四個八度,現存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3];一台制於1726年,四個半八度,現存德國萊比錫;一台制於1722年,現存義大利羅馬

希爾伯曼

1711年,義大利作家Scipione Maffei寫了一篇文章介紹這件新的樂器,包括不太準確的機構圖解。這篇文章在西歐廣泛傳播,很多工匠都據此製作鋼琴。1726年,德國人管風琴製作師希爾伯曼(Gottfried Silbermann,1683-1753)根據這篇文章也製造了一台鋼琴,並加入類似現代鋼琴延音踏板的手動音栓,可以揚起琴弦上制音器。1730年代,希爾伯曼曾把他製造的鋼琴介紹給巴赫,不過巴赫當時並不喜歡它,抱怨高音太弱,動態範圍不廣。之後希爾伯曼又進行了改進,1747年巴赫訪問柏林,試奏並稱讚了希爾伯曼的鋼琴。希爾伯曼有很多學生,他們對早期鋼琴發展有重大的貢獻,其中重要的12位,稱為「十二門徒」。部分人移居英國,在德語國家和英國逐漸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製造流派。

維也納式擊弦機

十八世紀後期,鋼琴的製造越來越多。希爾伯曼的學生斯泰因(Johann Andreas Stein,1728-1792)在德國奧格斯堡開始了鋼琴的製作。斯泰因鋼琴有一個後向的擊槌,比起現代鋼琴,對觸鍵力度非常敏感。莫扎特於1777年訪問奧格斯堡,並且試奏了斯泰因的鋼琴(當時斯泰因鋼琴取消了克利斯托弗利鋼琴的擒縱機構(escapement)),後來在寫給父親的信里,莫扎特稱讚斯泰因鋼琴的音質均衡,製造工藝精湛,但是也指出缺少擒縱機構。斯泰因之後進行了改進,發明了Prellmechanik擊弦機,加入了擒縱機構,完善了延音踏板。斯泰因的女兒Nannette Streicher和女婿Johann Andreas Streicher在維也納繼續鋼琴製造的生意,他們是貝多芬的朋友,貝多芬擁有一台Streicher鋼琴。同一時期在維也納還有其他鋼琴製造師,包括Anton Walter,他製造的鋼琴的音量比Streicher鋼琴大一些。Walter是莫扎特的朋友,莫扎特在1781時購買了一台Walter鋼琴。還有Conrad Graf(1782-1851),他製造了貝多芬最後使用的鋼琴,同時開設了維也納第一個批量製造鋼琴的企業。這些在德語國家發展的鋼琴稱為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除了三角式,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還有方形鋼琴(square piano)。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使用木質框架,每個音有兩根琴弦,擊槌外有皮革包裹,琴鍵的白鍵和黑鍵的顏色和現代鋼琴相反,聲音比現代鋼琴要弱,對比清晰,混響時間短一些。

英國式擊弦機

從1760年代開始,由於德國的七年戰爭,希爾伯曼的很多學生移居英國,其中楚姆佩(Johann Christoph Zumpe)開始在羽管鍵琴製作家Burkat Shudi的工場製造便宜的方形鋼琴。這種方形鋼琴雖然沒有擒縱機構,技術上相對落後,但是卻非常流行,在鋼琴取代羽管鍵琴的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768年J.C.巴赫用這種方形鋼琴作鋼琴史上的第一次公開演奏。

荷蘭人Americus Backers和Shudi工場的兩個技工布羅德伍德(John Broadwood)及Robert Stodart(這兩個人也是希爾伯曼的學生)一起發明了更加先進的擊弦機,增加了擒縱機構和check,聲音更加渾厚深沉,但是降低了觸鍵的靈敏度,需要更深的觸鍵。這種擊弦機被稱為英國式擊弦機或布羅德伍德擊弦機。英國式擊弦機鋼琴的外觀類似羽管鍵琴,每個音有三根琴弦。1769年布羅德伍德和師傅Shudi的女兒Barbara Shudi結婚,後來接手了Shudi的工場,並改用自己的姓(直到今天還存在),它製造的鋼琴曾運給貝多芬。
 

現代鋼琴的發展

 
鋼琴結構圖

19世紀初,各種鋼琴已經盛行於歐洲,但它還在不斷的改進中。

  • 1809年,法國人埃拉爾改進了鋼琴機械,可以使小槌迅速地重複擊弦,在這樣的鋼琴上就能彈奏比較複雜的樂曲了。這種結構形式至今還使用於三角鋼琴上。
  • 1780年,瑞士舒迪創製了制音踏板,從而提高了音樂的和弦連接能力,增強了共鳴效果,同時也使得音樂獲得清晰的頓音效果。
  • 1826年,美國工程師霍金斯採用了軸釘、軸架和攀帶改進了擊弦機構。在這一時期內還有不少製造者對鋼琴的支撐結構、弦列的安排以及小槌材料等進行了改進。

結構和原理

 
直立式鋼琴

鋼琴從外形上主要分成立式鋼琴平台鋼琴

平台鋼琴是鋼琴最原始的形態,現在一般都用於音樂會的演奏。立式鋼琴的琴弦為交錯安裝,既省空間亦具備音色和音量。

鋼琴由弦列、音板、支架、鍵盤系統(包括 黑白琴鍵和擊弦音棰,共88個琴鍵)、踏板機械(包括頂桿 和踏板)和外殼共六大部分組成。平台鋼琴和立式鋼琴的基本結構是一樣的。

演奏方法

鋼琴用大譜表記譜。需要時,可用兩行高音譜表或兩行低音譜表記譜。

演奏技巧

鋼琴的演奏技巧十分豐富,可以自如地彈奏各種音階半音音階,各種音程的跳動,各種雙音、和弦以及各種複雜的樂曲。

  1. 單音的運用及八度或數個八度的重複。
  2. 各種音程的雙音。
  3. 各種三音組成的和弦。八度音程重複的(完全重複或不完全重複的)三音和弦。
  4. 各種四音和弦及四音和弦的八度重複。
  5. 各種旋律與伴奏的織體。
  6. 各種類型的對位(複調)結構。
  7. 各種結構的綜合音型。
  8. 踏板的運用。一般鋼琴有三個踏板,左邊為弱音踏板,踩下該踏板後,餘音甚少,多用於弱奏;右邊為延音踏板,踩下該踏板後,琴音可延長,聲音響亮,多用於長時值音符或強音的演奏。中間的腳踏會因應鋼琴的設計而有不同用途,多數為減音腳踏,用法不只是踏一下,而是要踏下後再向左推,而有部份設計是踏一下是啟動,再踏一下是關閉;踏下減音踏板後,有一塊絨布隔在琴鎚與琴絃之間,以減底聲量;但減音系統有一個壞處,因為所有琴弦由一塊絨布覆蓋,震動可能會伸延到其它的琴弦,從而影響音準;另一種中間腳踏的用途是「特定連音踩板」,用途主要是用作選定琴鍵去延音,用法是先彈下琴鍵不放,踩下「特定延音踏板」不放,沒有選的音沒有餘音,通常有特定延音的鋼琴也有「減音裝置」,以手掣操控,通常在琴鍵之下的左右兩邊。
  9. 轉調。

資訊來源: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2%A2%E7%90%B4